神经外科常见管道护理
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重,大部分患者术后需要留置相应的管路,而引流效果怎样对治疗有着重要影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要重视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工作,那么,关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你知道多少呢?
脑室外引流管
1
一
概述
脑室引流是经过颅骨钻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 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瘤腔引流是颅内占位性病变切除后,在颅内残留下的创腔内放置引流管并引流出体外。
二
护理评估
1. 评估患者神志情况、病情,有无置管经历。
2. 引流管位置,留置时间,置管部位的皮肤情况。
3. 患者肢体活动情况,引流管的类型、长度及固定位置、高度、 引流量。
4. 评估患者管路滑脱的危险因素。
三
护理措施
1. 妥善固定,并做好标记,注明留置时间。
2. 严密观察脑室引流液波动情况,以了解管路通畅情况,并记 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引流液量及颜色突然改变或引流不畅时,及时通知医生。
3. 保持引流系统的无菌和密闭状态,患者头枕铺无菌治疗巾, 每日定时更换,污染后及时更换。
4.病室定时开窗通风,减少探视人数,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5. 观察头部伤口敷料的情况,如发现敷料松动或污染,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6. 保护引流管,避免管路牵拉、滑脱、扭曲、受压,随患者体位变化随时调整引流管。
7. 不得随意调节引流袋的高度及位置,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指导。
8. 需要搬动患者时,通知医生先夹闭引流管,妥善固定。待患者妥善安置后再由医生固定并开放引流管,并记录。
9. 对精神症状、躁动等具有管路滑脱危险因素患者,给予有效保护性约束,防止管路脱出,并告知家属,在安全告知书上签字。
10. 脑室引流管拔管前遵医嘱先夹闭引流管 24-48h,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及意识情况,若出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硬膜外引流管
2
一
概述
硬膜外引流管为预防开颅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常规于硬膜外置入内径为 2mm 的引流管,与颅骨内板相贴,外接引流袋。
二
护理评估
1. 评估患者神志情况、病情,有无置管经历。
2. 引流管位置,留置时间,置管部位的皮肤情况。
3. 患者肢体活动情况,引流管的类型、长度及固定、引流量。
4. 评估患者管路滑脱危险因素。
三
护理措施
1. 妥善固定,并做好标记,注明留置时间。
2. 严密观察硬膜外引流液波动情况,以了解管路通畅情况,并 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引流液量及颜色突然改变或引流不畅时,及时通知医生。
3. 保持引流系统的无菌和密闭状态,患者头枕无菌治疗巾,每日定时更换,污染后及时更换。
4. 病室定时开窗通风,减少探视人数,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 保持温湿度适宜。
5. 注意头部伤口敷料的情况,如发现敷料松动或污染,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6. 注意保护引流管,避免管路牵拉、滑脱、扭曲、受压,注意随患者的体位变化随时调整引流管。
7. 不得随意调节引流袋的高度及位置。
8. 需要搬动患者时,通知医生夹闭引流管,妥善固定。待患者妥善安置后再由医生固定并开放引流管,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
9. 对精神症状、躁动等具有管路滑脱危险因素患者,给予有效保护性约束,防止管路脱出,并告知家属,在安全告知书上签字。
10. 当引流量<50ml/日,通知医生,考虑拔管。
硬膜下引流管
3
一
概述
硬膜下引流是经颅骨钻孔穿刺进入硬膜,放置的引流管将血液或积液引流至体外。经颅钻孔放置引流管是临床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治疗方法,通过引流将血性液体排出体外,减轻脑水肿、 脑膜刺激症状,起到调节控制颅内压的作用。
二
护理评估
1. 评估患者神志情况、病情,有无置管经历。
2. 引流管位置,留置时间,置管部位的皮肤情况。
3. 患者肢体活动情况,引流管的类型、长度及固定方法、引流量。
4. 评估患者管路滑脱危险因素。
三
护理措施
1. 妥善固定,并做好标记,注明留置时间。
2. 严密观察硬膜下引流液波动情况,以了解管路通畅情况,并
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引流液量及颜色突然改变或引流不 畅时,及时通知医生。
3. 保持引流系统的无菌和密闭状态,患者头枕铺无菌治疗巾, 每日定时更换,污染后及时更换。
4. 病室定时开窗通风,减少探视人数,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 保持温湿度适宜。
5. 注意头部伤口敷料的情况,如发现敷料松动或污染,及时通 知医生进行处理。
6. 注意保护引流管,避免管路牵拉、滑脱、扭曲、受压,注意 随患者的体位变化随时调整引流管。
7. 不要随意调节引流袋的高度及位置,引流袋的位置应低于头 部 10-15cm。
8. 需要搬动患者时,通知医生夹闭引流管,妥善固定。待患者妥善安置后再由医生固定并开放引流管,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
9. 对精神症状、躁动等具有管路滑脱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有效保护性约束,防止管路脱出,并告知家属,在安全告知书上签字。
10. 严密观察引流速度不宜过快,小于 30ml/h,根据患者病情及复查 CT 结果,医生考虑一般 2-3 天拔管。
颅脑皮下引流管
4
一
概述
颅脑皮下引流管是引流出皮下血性液体及气体,减少局部 积水、积液。
二
护理评估
1. 评估患者神志情况、病情,有无置管经历。
2. 引流管位置,留置时间,置管部位的皮肤情况。
3. 患者肢体活动情况,引流管的类型、长度及固定、引流量。
4. 评估患者管路滑脱危险因素。
三
护理措施
1.妥善固定,注明置管种类和时间。
2. 严密观察皮下引流管路通畅情况,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引流液量及颜色突然改变或引流不畅时,及时通知医生。
3. 保持引流系统的无菌和密闭状态,患者头枕无菌治疗巾,每 日定时更换,污染后及时更换。
4. 病室定时开窗通风,减少探视人数,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 保持温湿度适宜。
5. 注意头部伤口敷料的情况,如发现敷料松动或污染,及时通 知医生进行处理。
6. 注意保护引流管,避免管路牵拉、滑脱、扭曲、受压,注意 随患者的体位变化随时调整引流管。
7. 不得随意调节引流袋的高度及位置,引流袋的位置应低于头 部 10-40cm。
8. 需要搬动患者时,通知医生夹闭引流管,妥善固定。待患者妥善安置后再由医生固定并开放引流管,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
9. 对精神症状、躁动等具有管路滑脱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有效保护性约束,防止管路脱出,并告知家属,在安全告知书上签字。
10.根据患者病情及复查 CT 结果,医生考虑一般 1-2 天拔管。
腰大池外引流管
5
一
概述
应用腰椎穿刺的方法向椎管蛛网膜下腔置入引流管以 达到引流脑脊液的目的,具有创伤小、可控制引流速度,避免反复 腰椎穿刺痛苦等优点。
二
护理评估
1. 评估患者神志情况、病情,有无置管经历。
2. 引流管位置,留置时间,置管部位的皮肤情况。
3. 患者肢体活动情况,引流管的类型、长度及固定、引流量。
4. 评估患者管路滑脱危险因素。
三
护理措施
1. 妥善固定,并做好标记,注明留置时间。
2. 严密观察腰穿引流液情况,保持腰穿外引流通畅,引流袋低于脑脊髓平面,低于创口 15—20cm 为宜。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引流液量及颜色突然改变或引流不畅时,及时通知医生。
3. 保持引流系统的无菌和密闭状态,防止引流管打折、受压、 方便患者翻身,远离肛门减少感染机会。
4. 病室定时开窗通风,减少探视人数,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 保持温湿度适宜。
5. 观察头部伤口敷料的情况,如发现敷料松动或污染,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6. 注意保护引流管,避免管路牵拉、滑脱、扭曲、受压,注意 随患者的体位变化随时调整引流管, 加强对家属的护理宣教,使其主动配合,保持引流有效。
7. 不得随意调节引流袋的高度及位置。
8. 需要搬动患者时,通知医生夹闭引流管,妥善固定。待患者妥善安置后再由医生固定并开放引流管,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
9. 对精神症状、躁动等具有管路滑脱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有效保护性约束,防止管路脱出,并告知家属,在安全告知书上签字。
10. 拔管前遵医嘱先夹闭引流管 24-48h,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以及发热和脑脊液漏的情况,若出现病情变 化,及时通知医生。
11. 预防感染:病房减少探视,保持空气清新;遵医嘱正确使 用抗菌素。
12. 拔管前先试行夹管 24-48 小时,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无异常,才可拔管,同时注意置管处有无脑脊液漏的情况。
来源: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
加群: 各种专科护理微信群,赶紧加入
投稿: 欢迎护士相关的原创稿件投稿
视频号: 护理干货和大咖直播
关注 :按护士科室分类的微信公众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