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认为:大宗商品市场的功能就是组织交易,通过配套服务来盈利,而不是通过交易盈利,通过交易盈利是证券、期货市场做的。所以国外的大宗商品市场交易模式就是拍卖,不是集中交易,国外的标准化交易都是在期货市场,受到国外期货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但是,交易场所把信息挂在盘面上发布,有一个信息发布的功能,有个价格指引的作用,通过这个信息安排商品的生产和物流配送,当然通过拍卖也能发现价格这是比较符合国家政策法律的。

电商为什么想做交易所?

随着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攻坚战在2021年年底结束,很多电商项目开始申报交易所批文,对于这个问题证监会已经多次明确表态:要尽量依托省内现有交易场所开展业务,不建议继续设立交易场所。

为什么这些电商项目想拿批文呢?从交易层面来说,有了批文你就可以开展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业务,而且是带有一定金融属性的,电商平台可以做的业务你都可以做,电商平台不可以做的业务你也可以做(目前除了个别省份,大多数地区都不可以开展带有金融属性的业务);从结算层面来说,有了批文你就可以向银行申请开通结算保证金账户,这个账户的特点是可以分出很多虚拟子账户用于客户资金存管,相当于期货交易里面的集中式银期转账业务,没有这套账户体系,你的业务可能会涉及“二清”以及非法集资等问题;从增信层面来说,有了批文就相当于有了省级人民政府的背书,作为三方平台就可以开拓全国的大型产业客户,如果没有批文,一个电商平台很难获得大型企业的信任。

说白了,电商成为交易所之后就相当于有了一条稳定可靠的资金归集通道。

交易所和电商二者应有机结合

交易所和电商对于投资方是二选一吗?其实还可以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交易所可以找产业电商平台合作,产业电商平台也可以找对口的交易所合作。

具体的合作方式是:可以把交易所形成的价格作为基准价,把电商平台作为产业客户的流量入口,通过升贴水设计把资金结算和供应链服务搭配起来,实现产业客户的非标产品定价体系。

国际大宗商品现货定价主要采用固定价和浮动价两种方式。固定价即买卖双方约定一个固定或基准价格,并在合同中对品位的偏差进行适当补偿,一般出现在商品价格较为平稳时期,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浮动定价一般以未来的期货市场价格或资讯机构的报价指数作为基准价格,在此基础上进行浮动,是目前国际大宗商品现货定价的主流方式。

目前,期货定价作为浮动定价的一种方式被广泛应用。期货定价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大宗商品,大多有相应的期货市场。以期货合约价格为基准价,再加上相应的升贴水作为现货报价,是国际上大部分大宗商品的定价方式。期货价格具有公开性、连续性、预测性和权威性,以此来定价可省去交易者搜寻价格信息、讨价还价的成本,提高交易的效率。

但仅靠标准商品期货市场难以支撑庞大的现货市场对于风险管理所提出的迫切需求,一是,我国现货与期货市场之间沟通和互动不畅,期货交易所标准交易与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大量拥有“非标准品”的客户无法被纳入大宗商品市场的期现网络。二是,目前来看,大宗商品交易场所与期货市场之间在业务层面暂时并不存在冲突。大宗商品交易场所更多是满足了交易所标准化产品之外对同一商品更为个性化的交易需求,与期货交易所现有产品形成了一定互补效应。同一标的的不同产品形成了分布式、区域性的定价影响力。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应作为期货市场场外非标业务的有效补充,充分发挥场内与场外协同的作用。